《西域绘画10:纸本•幢幡》主要内容:幢幡,指佛、道教所用的旌旗。一般是佛寺或道场之前高大幢竿所垂挂。幢指竿柱,幡指所垂长帛。幢幡是藏经洞绘画藏品中数量最多的。经过斯坦因记载的约有230件(含残本)。约有179件丝绸幢幡、42件麻布幢幡和9件纸幢幡。
这些幡从形制上可分为多足悬板幡和双足燕尾幡两个大类,尺寸相差较大,高度从几十厘米到两三米不等,所用材料包括丝、棉、麻等织物。并施以画、染缬、刺绣等装饰工艺。幢幡主体通常为窄矩形,上面一般画着单个神祗或者纹饰,也有个别成组的图案。它们背面多画着和正面一样的内容。丝绸的幢幡几乎都是用透明的纱,染的颜色较精细。因此正面勾勒的线条能清晰地透到背面。完整的幢幡顶上有三角形顶饰,便于悬挂,材质一般和主体相同。不少顶饰画着与其整体相适应的图案,也有留白或用绣品或纺织品做替代。顶饰的边,多是精美的织锦条。厚度远远大于主体的丝绸。这种处理,有利于承受整个幢幡的重量。在主体部分的上下,各有一条竹棍或者木条,作为整个幢幡的横向支撑。顶部竹棍、木片连着三角顶饰,底部则用竹棍、木片穿在一条长菱形带子中间。将幢幡挂起来后,人们可以看到正背两面的画面。菱形带子下面,挂着一条长长的丝绸、麻布(与主体材质相同)的材料,与幢幡等宽,纵向则分成二、三或四条,上面有些画着简单的单色植物图案。底端绕在一条细竹篾上,然后粘在一块扁平的彩绘木板上。木板上面通常也绘有植物图案,作用是将下垂部分拉直,还可以卷起来,就像卷轴画一样,方便运输和收藏。幢幡顶三角形底部的木条两边,挂着两条无图案的长带,和主体材质一致,我们称之为流苏,在风中,它可以自由地摆动,既不影响画面,又可增加幢幡的动感和生气。